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历时6个月,史上最大光伏并购案告吹,通威宣布与润阳“分手”

  • 生活
  • 2025-02-15 11:14:03
  • 14

  原标题:《历时6个月,史上最大光伏并购案告吹》

历时6个月,史上最大光伏并购案告吹,通威宣布与润阳“分手”

  西方情人节这天,通威宣布与润阳“分手”。

  全球光伏多晶硅与电池片双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2月14日公告,决定终止向润阳股份的意向性增资。六个月前,通威股份曾突然宣布这起业界瞩目的并购交易: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同时现金收购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前期增资10亿元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交易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通威对收购终止给出的解释是,自《增资意向协议》签署后,公司组织业务团队以及各中介机构积极展开对润阳股份深入的审计、评估、法律和业务尽职调查,交易各方也持续以有利于润阳股份及相关方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了多轮详细、全面地沟通磋商,但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商务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该交易的关注度之所以如此之高,除了交易金额大之外,还与光伏行业所处的大环境有关:彼时,全产业链已步入低谷期和调整期,这起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的横空出世,让业内热议行业大整合拉开序幕。

  据第三方机构数据,2020年至2022年,润阳股份连续三年光伏电池片出货排名全球前三,2023年其电池片出货位列全球前五,而通威股份电池片出货稳居全球第一。该交易被视作打响了光伏产能出清期“大鱼吃小鱼”的第一枪。

  尽管备受国资扶持,但润阳股份的上市路坎坷不已。2023年6月29日,润阳股份获得IPO批文。但由于公司未能在一年有效期内发行,批文失效,IPO之路戛然而止。IPO折戟后,高负债下的润阳股份急需资金,“卖身”或是最好的选择。通威则看中了润阳的海外产能和销售渠道,意图借此补齐海外市场短板,双方一拍即合。

  打一开始,不少业内人士就不看好这场“联姻”,主因是润阳处境堪忧。有熟悉新能源并购业务的资本圈人士曾直言,在光伏行业下行阶段,买方并购行为,首先需要较强的资金能力,不光是支付对价,还需要提供资金盘活,同时并购标的规模越大,需要的资金实力越大,而这样的买方也越少。此时期的光伏并购“从价值认可,到估值谈判,再到交易方案,以及监管要求,甚至投后管理等并购全流程全要素来看,都面临大量的挑战。”

  交易推进并不顺利。去年以来,润阳股份多个海内外制造基地陷入停工停产,还与天合光能就专利纠纷激战正酣。

  内忧外患夹击,大大削弱了润阳作为收购标的的价值。对于通威自身而言,持续的行业寒冬令其资金面承压: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截至2024年9月,通威股份的货币资金为164.65亿元,绝大部分为银行存款;但同期面临约224.89亿元的在建工程以及450亿元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此时此刻,更无必要因吞并润阳的资产而加重包袱。

  通威股份在公告中还提及了双方转向多晶硅业务合作的可能性。

  公告称,润阳股份主营业务以高效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同时涉足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组件及光伏电站业务,目前已通过内蒙古润阳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项目公司)形成多晶硅产能超13万吨。通威股份作为全球多晶硅龙头企业,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 管理及市场优势。 为促进产业资源高效利用,双方拟探讨项目公司多晶硅业务的经营合作:由通威股份提供专业技术及管理支持等方式,协助项目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提升,优化项目公司多晶硅业务产业竞争力。具体合作事项尚在初步探讨中,存在不确定性。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