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2025年“云”展望:AI、出海、下沉市场或迎“黄金期”

  • 情感
  • 2025-02-08 07:24:04
  • 6

2025年“云”展望:AI、出海、下沉市场或迎“黄金期”

  2025年“云”展望:

  AI、出海、下沉市场或迎“黄金期”

  ◎记者 林超 刘逸鹏

  进入2025年,两则关于AI的消息,开启了市场对2025年云行业的畅想。

  一是腾讯云于1月16日宣布开设腾讯混元训练营,首期计划招募50家合作伙伴,聚焦大模型产品及应用场景共创,吸引了150多家企业报名,展现了“云+AI”市场的火爆;二是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凭借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模型推理和训练成本,意味着“云+AI”的大门可为更多企业打开。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对于云行业而言,除AI领域外,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也展现出了不俗潜力。在经历2024年的“价格战”后,行业或将迎来“黄金期”。

  AI成破局关键

  进入了“后跑马圈地阶段”的云产业,“降价”无疑是近两年来的关键词之一。

  2024年3月1日,阿里云迎来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最高降幅达55%。紧随其后,京东云等主要云服务提供商也纷纷采取相应的降价措施,或推出类似的促销活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4年产生“价格战”的原因很多,包括技术成熟以及用户基数增加导致的成本降低等因素,但多少还有些无奈的成分。

  “过去一年,在多重压力之下,企业在支出方面变得更加审慎。此外,整个云计算行业前几年经历了快速增长,云市场出现了供需失衡的倾向。”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

  对降价中的云行业而言,AI无疑是“乌云的金边”。一方面,模型训练带来了巨大的算力需求,推动了云基础设施的升级。例如,腾讯云存储解决方案就面向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场景全面升级,将大模型的数据清洗和训练效率均提升一倍,需要的时间缩短一半。

  “2024年,三大云服务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都在加大对AI基础设施和大模型的布局,并采取不同策略来实现差异化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大数据专家李猛说。

  另一方面,大模型的应用推动了云服务模式的创新。2月2日,腾讯云宣布上架DeepSeek-R1模型,阿里云、华为云等也相继推出相关服务。这些创新模式,加上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路线进一步降低AI模型的成本,将共同降低AI模型应用门槛,进一步加速AI技术普及。

  2025年1月发布的《2024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显示,超四分之一的胡润瞪羚企业(成立于2000年之后,3年内最有可能达到10亿美元估值的高成长企业)已利用AI来改变行业,其中金融科技、区块链和SaaS(软件即服务)领域受到的影响最大。

  “AI与SaaS的结合,将进一步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比如,腾讯会议、乐享等产品结合大模型和知识引擎等能力,在办公协同、企业知识社区等场景获得了越来越多青睐。”李猛说,随着AI技术能力提升,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更多企业应用AI,也就意味着云资源的消耗量在增长,云服务厂商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最终吸引更多企业上云。市场人士分析称,在此链条中,云服务厂商既是技术降本的受益者,也是放大降本效应的推动者,最终形成“AI模型-云计算”共生增长的产业格局。

  AI赋予云计算新的价值和潜力,推动着云服务不能陷入“内卷式”竞争,而是要进入比拼能力与服务的阶段。“云计算‘野蛮生长’阶段已经过去,未来需要精耕细作。”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说,要真正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价值驱动,而非价格驱动。

  下沉市场“逆势”火爆

  当前,一些云服务龙头洞察到,随着一线城市和关键客户群体的增速趋缓,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是行业的新焦点。

  一方面,公有云的潜力依然巨大,但私有云的发展势头更猛。

  作为云服务厂商的基本盘,公有云的市场远未饱和。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的上云率远低于欧美地区。例如,美国有2200万台服务器,上云率约60%,而中国有2000万台服务器,上云率仅28%,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除公有云的潜力依然值得期待外,一些关键领域的客户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对私有云部署的需求也在日渐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国内软件产品能力大幅度提升,也增强了用户使用国产软件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私有云及国产软件系统,成为全新的蓝海市场。机构预测,未来3年,融合创新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市场空间超5000亿元。

  针对可预期的市场变化,头部云服务厂商也纷纷进行战略调整。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表示,腾讯云产业生态将坚持公有云和私有云“双轮驱动”增长战略,在进一步巩固夯实公有云市场规模的同时,利用腾讯“尖刀”产品和经销商新模式,加大对私有云市场的渗透。腾讯云打造的6T产品体系,经过大量金融级场景的锤炼,正快速深入政企、能源、医疗等垂直产业。

  另一方面,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增速放缓的同时,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的增速亮眼。

  “过去1年,在腾讯云伙伴收入中,PaaS增长率是IaaS的2倍,SaaS的增长率达40%以上。”腾讯云副总裁吴奇胜透露,尤其是年营收在100万元至500万元的合作伙伴展现出“蚂蚁雄兵”的气质,“业绩增长远远超出我们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云服务厂商不满足于IaaS业务独大,而是加快发展高毛利的PaaS和SaaS业务,无疑是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模式,也必然会成为更多云服务厂商争相布局、重点耕耘的领域。

  “过去云服务厂商增长的重心在一线城市,但是更广阔的中小企业和下沉市场,依然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李猛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5200万家,需要云服务厂商加强合作,才能实现更广阔的覆盖。

  加速出海做大全球“云蛋糕”

  作为云行业的增量,AI和下沉市场的潜力巨大;作为云行业的存量,出海业务也展现新的机遇。

  “我国在产业链和智能化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各行各业都在寻求出海、参与全球竞争。”李猛分析称,企业的出海模式,从最初的产品出海,向平台出海、产业链出海、中国经验整体出海转变,“这需要云基础设施的支持”。

  根据国际IT研究与顾问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市场追踪数据报告,2023年,阿里云在亚太地区云计算IaaS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2.2%;亚马逊AWS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6.5%。

  2024年,云服务厂商的国际化布局加速:华为云宣布开罗节点开服,成为北非、中西非地区数字化的新枢纽;阿里云宣布将在5个国家投资新建数据中心,重点布局AI基础设施;腾讯云当年国际化业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全球合作伙伴超11000家,如比亚迪、美团、美的等中国企业,以及印尼GoTo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海外企业,都在腾讯云上加速全球化发展。

  华为云Marketing部部长董理斌在谈到全球化推广策略时表示,华为云将在全球各区域节点加速上线AI算力、盘古大模型及调优的开源大模型等,通过能力共建、商机共享、商业加速,与伙伴客户共同抢占AI价值高地。

  谈及未来对海外业务的考虑,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透露,腾讯云将坚定地执行出海战略,无论是数据中心的建设,还是人才的招募,都会持续加大海外布局。“过去3年,腾讯云的海外业务保持两位数增长,我认为2025年也会保持这个趋势。”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