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招商服务一体化的上海样本:如何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成长好?

  • 文学
  • 2025-02-05 14:24:02
  • 2

  新春伊始,抢抓开局,各行各业都在跑出新年加速度。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招商不易留商更难,如何真正打造出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成长好”的营商环境,成为众多城市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而此时,上海以其招商服务一体化模式,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令人瞩目的解题思路。

  “要参与国际竞争,‘上海’二字就是品牌。”上海一郎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周祥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作出如是表述。

  “我们选择扎根上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优秀的营商环境。我们的目标是要在细分领域冲到亚洲第一,成为世界领先的企业,这绝对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司周祥补充说。

  在上海,“强招商、重项目、优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正在不断擦亮“投资上海”这块金字招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海深刻洞察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需求,以招商服务一体化机制,为企业构建起一个适宜成长与腾飞的优质生态环境。

  筑巢引凤,广纳翘楚

  谈及招商引资,上海历来是优等生。

  在招商阶段,上海积极布局,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投促办联合市相关部门、各区以及重点产业园区,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2024年,全市成功迎来了1295个亿元以上的落地项目,投资额高达1.1万亿元。

招商服务一体化的上海样本:如何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成长好?

  这一斐然成绩的背后,是上海完善的招商服务一体化机制在发挥作用。上海建立了“1+6+20+X”工作体系,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委金融办、市商务委、市科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国资委等市级重点部门、16个区以及临港、化工区、虹桥、长兴岛4个重点产业园区形成全市招商合力。完善了重点产业链分工机制,推动招商服务一体化集成。同时设立招商服务协同办公中心,主要审批部门业务骨干入驻,协调解决企业各类诉求。

  重大项目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也是培育新增长点的“强引擎”。一个项目从洽谈、签约到建设、投产,涉及招商引资、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

  嘉定区在招商过程中主动跨前对接,成功推动全球知名通信和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安捷诺从苏州回迁上海。该项目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建设安捷诺亚太制造与研发中心,预计明年产值可达6亿元,为上海的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助力企业安家,对企业的贴心服务从招商的那一刻已经开始。在上海,轻松落户的企业不胜枚举。

  企业顺利入驻,离不开高效的审批流程。临港新片区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示范。商飞航空工程技术维修改装能力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约183亩,总投资16亿元,预计2026年底完工。临港新片区迅速组建多部门专项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的审批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一天内就同时取得了“四证一书”,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交地确认书》和《不动产权证书》,成为全市首个在土地合同签约当天即交地并核发《不动产权证书》的项目,创造了项目审批的新速度,让企业能够快速落地生根。

  在项目审批方面,宝山区同样展现出高效行动力。“高境天成”商业办公项目因与拟建的轨道交通存在交叉施工,在办理地下施工许可过程中推进遇阻。宝山区招商服务一体化中心迅速会商推进,区分管领导牵头召开集中办公会议,宝山区建设事务受理中心和宝山区规划资源局高效审批,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从问题会商到“双证齐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全部流程,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中国石化高性能弹性体项目是202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总投资31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自主开发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BC)成套生产技术装置、管控大楼、中心化验室等。

招商服务一体化的上海样本:如何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成长好?

  该项目从2021年可研编制到目前基本建成,整个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主管单位上海市经信委,所属工业园区碳谷绿湾产业园区和相关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项目的顺利落地,离不开一张‘寻宝图’。”中国石化高性能弹性体项目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这张“寻宝图”,实则是所属工业园区精心为其量身定制的计划表。该名负责人介绍,项目前期,所属工业园区为项目制定了详细的前期手续办理进度计划表,计划表中不仅列出了所需办理的手续,而且清晰地列出了手续办理需联系的主管部门、准备的资料、前后进度制约关系等,成为项目相关人员手中的“寻宝图”,为项目顺利落地、完成审批提供了指路明灯。项目前期所需的47项手续全部按计划节点顺利办理完成。

  一郎合金年产2万吨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及高端特种合金项目也是上海市重大项目之一。

  司周祥介绍,“在我们的想法中,项目落地就是要自己带着各种资料,到各个部门去跑手续。然而事实却是,我们自己一点心都不用操,园区相关专员主动上门帮我们免费跑腿,需要我们建设方出面的时候才会让我们参与。”

  “从十余年前第一次在上海拿地建厂,到如今项目扩建,我们见证了上海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店小二服务’。这也是我们坚定不移选择上海的重要因素。”司周祥表示。

  主动出击,精准保障企业运营

  企业成功入驻后,日常运营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上海各部门积极作为,为企业排忧解难。

  市招商服务一体化专班在了解到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关于交通设施建设和周边配套设施开发的诉求后,立即组织集中办公成员单位,通过专题研究,不仅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节点目标、责任单位以及解决路径,还持续跟踪督促,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为华为的稳定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普陀区则针对重点企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体量大、分支机构多,办理登记注册业务路途较远的问题,创新重塑业务流程。将区服务企业工作室下沉至属地街道,在上海移动公司附近设立“就近办”服务点,定点受理其分支机构的变更(备案)和注销登记业务,真正做到了急企业之所急,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感受到便捷与贴心。

  此外,黄浦区在助力企业运营方面也不遗余力。针对上海曜影医院申请增加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诉求,黄浦区加强审批前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医疗质控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帮助企业规范开展相关医疗技术,还支持该企业开展急诊业务(首家审批通过的社会办医机构),2024年急诊就诊达6200余人次,提升了企业医疗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黄浦区积极服务国家管网集团驻沪企业入驻办公,推荐区内多处办公楼宇和新建地块,陪同踏勘,协调提供图纸、参数等,针对装修问题召开专题协调会并顺利解决,还在人才落户、人才安居、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助力企业顺利入驻并稳定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从以往的“被动协调”转变为“主动服务”。项目建设,电力先行,供电保障一直是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投产的关键要素和配套设施。针对重点项目电力接入,市经信委会同电力公司提前介入,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共完成251项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新建、扩容项目,其中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新增容量项目就有35项,像积塔半导体、正泰电气、万仕诚药业、施耐德等企业都从中受益,顺利解决了用电需求,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服务进阶:引领企业升级

  不仅要让企业留下来,还要让企业成长好。

  从C919大飞机使用的超低膨胀系数航空航天用合金新材料,到世界电解液生产领域龙头企业天赐股份的核心设备材料,深深扎根上海的一郎合金正在推动一项又一项的关键材料完成国产替代。

  当下,一郎合金正在筹划上市蓝图。目前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保守估算,市值在百亿元以上。司周祥提到,公司在融资后要完成多项手续,包括股东变更、注册资金变更等,而这些手续也悉数被园区专员包揽,为企业经营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的案例在上海不断上演。

  上海芯信安电子科技公司与莱茵技术公司共同承担车规级芯片测试认证体系的开发任务,两家企业仅一墙之隔但业务往来却要花20分钟绕行。静安区在两个园区间“凿墙开门”,建设“暖心通道”,帮助企业大幅提升沟通、协作效率,有效解决企业痛点问题,为企业创新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宝山区对于集成电路材料链主企业江丰同创科技集团,多次组织企业会谈,协调解决其落地项目遇到的难题。通过设立同创先导工业研究院、打造“百亿产业园”、合作“百亿基金”、培育“百亿上市公司”等方式,引导企业补齐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打造“同创先导半导体材料及装备产业集群”,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浦东新区以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产业招商资源对接孵化地、科研成果转化承载地”为目标,在上海康普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希望协调建立专家资源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需求后,在市科协的指导支持下,发起成立“浦东康桥院士之家”。通过发挥院士团队的优势,推进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助力企业在创新道路上大步前行。

  闵行区推出的一站式科技服务解决方案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吴泾镇经济管理系统“泾管家”新建“科技加油站”和“吴泾镇品牌馆”两个模块。“科技加油站”通过技术服务专员搜集整理各项数据和需求,推出企业需求诊断、成果评价等科创服务功能,将需求细分为技术、知识产权等四大方面,构建了精细的镇域产业发展数据图谱。“吴泾镇品牌馆”则由吴泾镇联合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共同打造,鼓励企业把创新成果、技术需求发布到平台上,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加快了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扩散。

  上海还在不断提升服务能级。

  市经济信息化委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的牵头部门,正加快打造体制机制更加优化、诉求办理更加有力、企业服务更加贴心、专窗平台更加智能的重点企业服务包2.0升级版,全年累计办理企业诉求15345件。通过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精准服务,从招商引入到审批落地,从运营保障到创新升级,上海形成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招商服务闭环。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更为上海的经济持续繁荣注入了强大动力,令其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持续领航。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

有话要说...